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3)补全步骤③中的现象: ,其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铝铁铜银是常见的金属。

(1)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原因是

A.铝的密度比铁小

B.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

C.在空气中铝的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许多金属都与酸反应,可制得氢气。请您写出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A.O B.C C.H D.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银:Ag(NO3)2 B.氢氧化钡:BaOH

C.硫酸镁:MgSO4 D.氯化亚铁: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

A.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

B.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显负价

C.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

D.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丙的溶解度。

(2)t2时,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3时,乙的饱和溶液中一定含40g乙物质,此说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4)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5)假设甲、丙均为白色固体,利用t3时的溶解度数据, (填“能”或“不能”)鉴别出甲、丙两种物质。

(6)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只发生物理变化 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