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3)根据酸碱指示剂和酸的通性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以及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能解离出带电的粒子,而乙醇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没有导电性,灯泡不会发光,故填:乙醇;
(2)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可以导电,故填: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硫酸、盐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填:红;氢离子;
(4)往装有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测得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图中b点除了表示温度最高、放出的热量最多,还可以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随着适量的Ba(OH)2溶液的滴加,硫酸减少,而生成的水不导电,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沉淀,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弱,流过灯泡的电流变小,灯泡变暗至熄灭,当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时,溶液中有自由离子,所以导电,灯泡又会发光;故填:恰好完全反应;D.
故答案为:(1)乙醇;
(2)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3)红;氢离子;
(4)恰好完全反应;D.
点评 此题是一道跨学科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化学反应对离子浓度的影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 |
B. | 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 |
C. | 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
D. | 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混合溶液 | 1 | 2 | 3 | 4 | 5 | 6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10 | 20 |
水/mL | 20 | 19.5 | 17.5 | V | 10 | 0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实验5 | |
加入试剂0.5mL | 水 | 5%NaCl溶液 | 5%Mg2(NO)3溶液 | 5%FeSO4溶液 | 5%CuSO4溶液 |
产生气泡速率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 | B. | 20% | C. | 30% | D.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 |
B. | 在室内放一盆石灰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
C. |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
D. | 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