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在制作时都需使用发酵粉,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最常见的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制作馒头用的发酵粉(白色粉末)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Ⅰ:碳酸钠 ; 猜想Ⅱ:碳酸氢钠; 猜想Ⅲ:__________________。

【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10.5,说明溶液呈________性。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2NaHCO3 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2)参照实验:

NaHCO3稀溶液

Na2CO3稀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实验探究】: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同学方案:如图1,取适量发酵粉在铜片上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液滴出现,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甲得出结论: 猜想Ⅱ正确。

乙同学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发酵粉于加足量水后形成的无色稀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②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该清液中含 ____________。

乙得出结论: 猜想Ⅲ正确。

丙同学方案:用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发酵粉,再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记录如表:

实验

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 CO2

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钠

a

V1

碳酸氢钠

a

V2

发酵粉

a

V3

【实验结论】经同学们讨论,最终确认:该发酵粉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反思应用】

(1)同学们讨论时认为:甲同学方案不严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方案中,实验①中加入CaCl2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方案也能得到正确结论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将12.0g该白色粉末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g,计算该白色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l2 + Na2CO3 CaCO3↓+ 2 NaCl; 碳酸氢钠(NaHCO3) 猜想Ⅲ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其它表达合理时,也可) 除净碳酸钠 V1<V3<V2 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 ,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 30% 【解析】【进行猜想】发酵粉主要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故猜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单质中一定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只要有氧气存在物质就能燃烧

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单质中一定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或者是混合物;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存在是物质能燃烧的一个条件;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推断题

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盐酸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1)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某同学选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________7(选填“大于”、“小于”、“等于”),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2)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①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

②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拓展迁移】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加入试剂

分离方法

方案评价

适量Ca(NO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过量的________

蒸发结晶

可行

Na2CO3+2HCl=== 2NaCl+H2O+CO2↑ 大于 金属氧化物 溶液不显红色 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会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钠,最终晶体是氯化钠和硝酸钠的混合物 稀盐酸 【解析】【推理假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探究】(1)Na2CO3的溶液显碱性,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大于7;(2)①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3)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和E的化学式为B 、E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

(1)CuO;CO (2)2CuO+C2Cu+CO2↑ (3)Fe+CuSO4=FeSO4+Cu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D为红色固体单质,可推断D为铜;D是黑色固体B高温反应后的产物,则B为CuO;F为红色固体,可推断F为Fe2O3;E与F生成G,氧化铁在加热时能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可推断E为CO,G 为 Fe,Fe可以置换H溶液中铜;物质C与A生成CO,二氧化碳与碳在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3)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 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D 【解析】将金属M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无色,说明Cu(NO3)2已经完全反应,则AgNO3一定也完全反应,则置换出的金属是Ag和Cu,由于这两种金属与稀盐酸都不反应,根据“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有剩余的金属M,且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进一步确定,滤液中没有银离子.由于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简答题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O2点燃2MgO Zn+ H2SO4 == ZnSO4 + H2↑ NaOH+HCl=NaCl+ H2O 2KMnO4△ K2MnO4+MnO2+O2↑ 2H2S+SO2=3S+2H2O 【解析】(1)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2)含有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 H2SO4 == ZnSO4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先将甲中液体滴入丙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液体滴入丁中,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丙

滴管乙

烧杯丁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氢氧化钙

B

稀硫酸

盐酸

碳酸钠

C

氢氧化钠

硝酸铵

D

氧化钙

盐酸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将甲中的液体滴入丙中后,气球先胀大,后恢复原状,说明气球胀大是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故A、B错误;C中将硝酸铵滴入水中,温度降低,气球缩小,错误;D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球胀大,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图A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 B、图B是中国节能标志,错误; C、图C是循环再利用标志,正确; D、图D是节约用水标志,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8届初三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

A 【解析】 试题分析: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没说明溶液质量,不能判断含溶质是否相等,故A说法错误; B、从t2℃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是甲>乙,故B说法正确; C、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