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基本反应类型),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排尽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frac{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1种):红磷量不足;
(3)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分析 (1)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反应类型的知识分析.根据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排尽;
(2)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以从装置的气密性、药品的用量、装置是否冷却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氮气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此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排尽;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若装置漏气,导致空气进入集气瓶内,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
(3)由红磷燃烧一会熄灭了,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答案为:
(1)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将空气中的氧气排尽;
(2)大量白烟;红磷量不足;
(3)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6g,加热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68g.据此,我能完成下列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含哪些物质,各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铁原子2Fe;
(2)2个氧分子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H2SO4中加入NaOH溶液
B.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C.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做导线B.天然气做燃料
C.铁能导热,可以用铁制铁锅D.利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紫红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1)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2)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3)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其本质原因: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20℃时,分别盛有10克水的两支试中,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是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现象.  
(1)20℃时,A(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填a或b),要是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
(3)P点的含义P点为某一温度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