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可选择的装置是B和C(填序号).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 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2)B和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精华处理才能使用.
(1)自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2)想要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使用节水笼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等.
(5)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B(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  C.不间断放水刷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如图含钙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Ca(OH)2.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有关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氢等.图中C→A就是孕震过程中地壳岩层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孕震过程中地下压力会增大,CO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也将增大,从而使地下水的pH<7(填“>”、“=”或“<”).
(3)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FeO$\frac{\underline{\;高温\;}}{\;}$H2+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充满了一种浅黄绿色的气体单质.科学家研究了该单质,确定其化学式为F2,相对分子质量为38.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元素的单质不导电.当该元素原子与金属元素原子相化合时,只能形成F-,该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相化合时只显-1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元素属于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你判断的依据是该元素的单质不导电,金属导电;当该元素原子与金属元素原子化合时,只能形成F-;该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合时,只显一1价.
(2)科学家在该星球上还发现了另一种元素并确定其符号为Al,当铝原子与氟原子相化合时铝显+3价,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
(3)在该星球上氢气与此浅黄绿色气体单质相遇时会发生爆炸性的化合,但不生成水.请写出氢气在该星球上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H2+F2═2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N    ②Na+④P2O5⑤KClO3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在古代,人们曾经把A矿石放入木材燃烧的烈火中煅烧获得一种红色金属.在今天,我们选用A进行实验,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CCO.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灭火.
(3)写出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元素的离子对维持人体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该元素的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其结构示意图为则n=19,原子有4个电子层,此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根据下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写有关内容.
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名称最外层电子数最常见化合价形成单质的化学式
氧元素8-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老师从中取出3 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让小组同学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
(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每次取样方法如图1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部分实验现象
实验1: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实验2: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
2滴无色酚酞溶液
洗衣粉、纯碱: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mL稀盐酸
洗衣粉:部分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水垢溶解,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 滴碘水
淀粉:变蓝
其余物质: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7 (填“>”、“<”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探究其成分.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未知粉末实验1
加水溶解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实验现象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液体呈红色有大量气体逸出变蓝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图2):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淀粉和洗衣粉,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水垢或纯碱,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取未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若无大量的气泡产生,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