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C中现象为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 (1)用装置A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用装置A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方法,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2)CaCO3+2HCl=CaCl2+H2O+CO2↑;(3)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如图2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Fe3O4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澄清石灰水若敞口久置,观察到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不但能吸收水发生潮解,而且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写出氢氧化钠露置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黄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O3+6HCl═2FeCl3+3H2O;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HCl═FeCl2+H2↑.
(3)1:1的硫酸溶液是用1体积98%的浓硫酸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非常相似,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某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①表示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B.②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C.③表示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表示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氩气Ar;
(2)3个臭氧分子3O3
(3)硫酸铵中的阳离子NH4+
(4)七氧化二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7}{Cl}$2O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2

4

6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①为22g B. ②为8g C. ③为12g D. ④为22.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酸菜,古称菹(zū),《周礼》中就有其大名.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菹菜者,酸菜也”.由此可见,中国酸菜的历史颇为悠久.
酸菜可分为东北酸菜、四川酸菜等,不同地区的酸菜原料不同,口味风格也不同.北方酸菜多以白菜为原料,称作酸白菜.
酸白菜是大白菜在一定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发酵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而具有酸味.实验证明,发酵时,蔬菜中含有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又与癌症细胞诱导物有关,因此,发酵蔬菜的安全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酸白菜腌制中亚硝酸盐的消长规律是怎样的呢?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酸白菜腌制中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指导人们食用时避开“亚硝峰”,对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大白菜和食盐.大白菜选用地产优质大白菜.食盐选用市售加碘食盐,其中NaCl%≥98.5%.
腌制方法:传统腌制方法,按3%、5%、7%、9%的预设食盐浓度添加食盐.腌制温度:室温,温度范围在10~25oC之间.
主要方法:实验过程中定期从不同的容器中取样进行产酸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用酸度计测定用不同浓度食盐腌制过程中产酸量(用%表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2)测定用不同浓度食盐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

结果分析: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细菌的还原作用有关,具有硝酸还原酶的细菌是使蔬菜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腌菜的发酵过程主要是有益微生物-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的结果,从乳酸菌的生化特性看,几乎所有乳酸菌(个别种类如植物乳杆菌在pH6.0以上有些菌株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都不能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为它们不具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乳酸菌大多也不具备氨基酸脱羧酶,因而也不产生氨,所以,纯培养条件下是不会产生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因此,我国传统的调味副食品-腌菜,极具生存与发展的活力.
传统方法制作酸白菜,是由白菜自然带入,的乳酸菌经发酵而成的,白菜中既附有乳酸菌,也有一些有害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能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腌制初期,乳酸菌迅速繁殖,有害菌的生长也相应增强,随着乳酸发酵的旺盛进行,酸度加大.有害菌的生长就逐渐受到抑制,硝酸还原能力减弱,已生成的亚硝酸盐则继续被还原或被分解、破坏,使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下降.
“亚硝峰”消失的原因:(1)是酸性条件下的化学降解;(2)是乳酸菌本身对亚硝酸盐的还原作用,低pH是促使亚硝酸盐降解的主要原因.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酸白菜腌渍液酸碱性可采取的方法是取样,滴加紫色石蕊,变红,证明溶液显酸性.
(2)实验所用的食盐中含钠元素质量分数是$\frac{23}{58.5}×98.5%$(写计算式).
(3)从实验结果分析,食盐溶液的浓度与白菜发酵过程中产酸量的关系是腌渍液中食盐含量越低,产酸量越高.
(4)根据实验结果,你给腌制或食用酸白菜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是选择低3%食盐浓度的腌渍液,理由是产酸快且产生亚硝酸盐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5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C.图3中A对应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5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