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1)方法一中配制100g 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固体 g。
(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25%的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铁白色沉淀
B. 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
D. 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钠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用活性炭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该过程主要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鉴别操作③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的方法是______;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常用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该过程主要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从A—E中选择,填字母)。
(3)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制取甲烷的可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
(4)装置F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B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展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收入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干燥、纯净的10g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为9.36g.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9.36g固体剩余物中含有哪些物质?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2)t2℃时,3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3)t1℃时,将20克a、b、c三种固体分别加入100克水中。若将温度由t1℃升至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