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将20克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轻了1.6克.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已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分析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质量可以计算分解的高锰酸钾质量;
因为20克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不一定完全分解,因此不能根据20g高锰酸钾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答 解:(1)因为固体质量减轻了1.6g,说明生成了1.6g氧气,
答:生成了1.6g氧气.
(2)设分解的高锰酸钾质量为x,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16                  32
  x                 1.6g
$\frac{316}{x}$=$\frac{32}{1.6g}$,
x=15.8g,
答:已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15.8g.

点评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图1,回答有关问题(装置填字母).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0+O2↑.
(2)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C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3)实验室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CD;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D.
(4)小丽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如图2

通过实验,小丽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二条性质,分别是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5)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图3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b.
(填“a”或“b”)端与病人连接,该装置的作用有(填写一条)可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或可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若欲用该装置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应由b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下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ABD(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丙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3)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N2(填化学符号).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生成物是固体(答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②;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③;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④;
(4)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②;
(5)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  物B.纯净物C.单质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液体的倾倒
C.
 点燃酒精灯
D.
  液体的量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一烧杯中盛有21.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量与所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Na2CO3恰好完全反应点是A(填“A”或“B”),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选填“>”“=”或“<”).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原固体中NaCl的质量是多少?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1)若用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②集气瓶;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防止水倒流如入试管将试管炸裂,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水槽中;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从a(选填“a”或“b”)端导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号~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对它进行研究:

(1)上图中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为32,那么一个硫原子含中子16个,其核电荷数z=16,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7.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上图的元素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
①同一纵行中各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点是电子层数.
②同一横行中各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电子层数,不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
③根据以上规律,请推测一下,位于钠正下方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