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5年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其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答最简整数比).
(3)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 .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图中性质④反应的实质是 .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填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乳酸(C3H6O3),使人感到肌肉酸胀,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酸胀的感觉逐渐消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填“软水”或“硬水”);
(2) 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填字母);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 蒸馏
(3)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 (填“甲”或“乙”);
③t2℃时,将60 g甲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乙)大小关系为 (填字母)
A.w(甲)< w(乙) B.w(甲)> w(乙)
C.w(甲)= w (乙)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A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仪器A的名称为 ,还可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如图D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 ;再加入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以二氧化碳为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微观上看,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构成。
(2)①如图1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比a先变红,b、c不变红,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2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Ca(OH)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振荡,观察到瓶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装置内溶液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 + 4NaC(金刚石)+ 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已知物质的着火点:白磷为40℃,红磷为240℃) 。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3)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