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制作食品时常加入味精调味(每500g春卷常加入422.5mg味精).味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谷氨酸钠,其化学式为:C5H8NO4Na,相对分子质量为169.试计算:
(1)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2)谷氨酸钠中钠的质量分数为13.6%.
(3)某同学1次吃了200g春卷,则相当于使用了169mg味精,其中含钠元素23mg.

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其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
(2)某元素质量分数=$\fra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3)结合食品标签,计算200g春卷中味精及味精中钠元素的质量.

解答 解:(1)谷氨酸钠(C5H8NO4N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5):(1×8)=15:2; 
(2)因为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所以谷氨酸钠C5H8NO4Na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23}{169}$×100%≈13.6%
(3)首先计算出200g春卷中味精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出味精中钠元素的质量,即是200g春卷中钠元素的质量.
200g春卷中味精的质量=$\frac{200g}{500g}$×422.5mg=169mg;169mg味精中钠元素质量=169mg×$\frac{23}{169}$×100%=23mg
故答案为:(1)15:2;(2)13.6%;(3)169mg;23m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童话故事里的片段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恶毒的皇后扮成了老婆婆,骗白雪公主吃下了毒苹果
B.王子亲吻沉睡了100年的公主,公主睁开双眼恢复了呼吸
C.小女孩划着了一根火柴,慈祥的奶奶出现在亮光里
D.姐姐们为了救小美人鱼,剪掉了美丽的长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操做的基本问题:
(1)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可能会腐蚀标签.
(2)加热实验时,发现酒精灯内酒精量很少,为了保证实验的连续进行,直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一些酒精可能会引起火灾.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后两手紧贴容器外壁,然后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催化作用.装置E中,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可选用B装置,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制取氧气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用量;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L(填“K”、“L”或“M”),选择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收集到较为纯净、干燥的氨气.通过该装置后,往往连接一个M装置,作用是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cdbae装置中的X是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B.氯化钠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回答下列问题:
(1)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frac{\underline{\;点燃\;}}{\;}$2NaCl,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
(2)上述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少量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盖灭,其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
(3)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加热26.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测得加热过程中试管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t0 t1 t2 t3 t4 t5
 试管中固体质量/g 26.0 23.6 21.2 18.8 16.4 16.4
(1)混合物中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9.6g.
(2)通过计算确定t5s时固体的组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气体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合理的是(  )
A.易溶于水B.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D.有害无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