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有机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空气、乙醇B.煤、石油、天然气
C.水、汽水、纯碱D.食盐、大理石、维生素

分析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解答 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乙醇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属于氧化物,汽水属于混合物,纯碱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D、食盐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大理石属于混合物,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问题:
(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青蒿素属于混合物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    D、青蒿素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次,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入如表:
青蒿素含量(mg/g)
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
1.021.051.141.07
0.090.110.100.10
叶(叶龄7天)4.574.654.584.60
根据表格,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比较植物根茎叶三个部位中青蒿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单质能供给呼吸,C是一种无色溶液,在C中加入黑色粉末D能迅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A元素组成的单质在B中能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则
①A元素的名称是铝;
②C是过氧化氢溶液;
③写出题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个)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Cl、Na2SO4、(NH4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氯化钡;
(3)向实验(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证明实验(1)的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钡、硫酸钡;
(4)向实验(3)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发现没有沉淀产生,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有人由此得出原混合物中一定含的氯化钠,你认为不正确(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氯化钡也会引入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也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1)点燃蜡烛,顶端熔化成液体,形成的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
(2)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水雾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中,可用来作铅笔芯的是(  )
A.B.C.金刚石D.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如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的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制取CO2B.
制取H2
C.
制取O2
D.制取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