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的是(  )
A.铁的导热性能比铝的好B.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用
C.常用铜、铝而不用银做导线D.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的导热性能比铝的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B、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用,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C、常用铜、铝而不用银做导线,是由于银的价格非常高,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D、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是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活塞后,白磷在水中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烧杯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请用化学原理或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原理:
(1)冬天北方烧煤取暖时经常会出现煤气中毒的原因是:(用文字回答)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Fe+CuSO4═FeSO4+Cu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4)乙醇燃烧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
(2)t2℃时,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3)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c<b<a;
(4)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NaOH和Ca(OH)2是常见的碱.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2)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而通人NaOH溶液中却无明显现象.能否让CO2与NaOH反应也生成沉淀呢?
[查阅咨料]二氧化碳不与乙醇反应.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
溶剂乙醇
溶质氢氧化钠碳酸钠
溶解性易溶难溶
[实验探究]
I.溶液配制: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
Ⅱ.进行实验:取3mL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于试管,通人CO2,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交流]
①碳酸钠固体在水 (填“乙醇”或“水”)中溶解性较强,该事实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③判断所配制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若不再溶解,则证明已经饱和,否则不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元素(填“元素”、“分子”或“原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细铁丝可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
(3)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CO.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法庭医学分析上常用马氏砷法来证明受害者是否为砒霜(Ab2O3)中毒.用锌和盐酸与试样混合在一起,若试样中有砒霜,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砷化氢(AsH3)、氯化锌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Zn+12HCl+As2O3═2AsH3+6ZnCl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变化;再把甲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丙.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丙>甲>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丁D.丁>甲>丙>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