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2)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39g.
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盐酸.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如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如表填写完整.
阳离子OHN03-   C1-  SO42- C03-
     H+溶、挥溶、挥   溶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不溶不溶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硫酸质量不变计算稀释时所需要水的量;根据浓硫酸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及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来分析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的原因;
(3)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利用碳酸盐的性质,检验碳酸钠的存在,证明氢氧化钠变质;选择合适的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形成白色沉淀,可以判断出反应产生现象,然后利用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以确定溶液的组成,从而判断氢氧化钠变质情况;
(4)反应后所得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和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用氯化钠的质量除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便可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够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形成白雾,而浓硫酸不会有明显现象,故打开瓶盖即可分开这两种物质;故填: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够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白雾,浓硫酸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2)据标签,瓶内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设需要水的质量为W
10g×98%=(W+10g)×20%
解之得 W=39g
故答:39;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并且浓硫酸在溶解的时候要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而引起酸液的迸溅,所以为了防止酸液迸溅引起危险,而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填: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并且浓硫酸在溶解的时候要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而引起酸液的迸溅,所以为了防止酸液迸溅引起危险,而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①碳酸盐可以与酸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无色溶液可能是:盐酸;故填:盐酸;
②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根据题中的实验结论可以知道能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故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则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所以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故答案为: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氯化钡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解: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20%=14.6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14.6g    x
$\frac{36.5}{14.6g}=\frac{58.5}{x}$
解得x=23.4g
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23.4g}{73g+127g}$×100%=11.7%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点评 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新购进一批浓硝酸,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该试剂的保存方法,开展相关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打开盛装浓硝酸的试剂瓶,立即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
据此可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填一条物理性质).为
进一步证明浓硝酸具有该性质,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脱脂棉团因喷有稀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液而呈红色)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棉花由红色变为白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aOH═NaNO3+H2O.
(2)将少量浓硝酸置于试管中,采用强光照射或者稍加热,立即观察到溶液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据此现象可推知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填一条化学性质).
(3)通过上述两个实验可知,实验室保存浓硝酸的方法是避光避热,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形成S2-(填 粒子符号).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填 化学式).
(3)9号元素与17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镁元素和铝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选填 序号).
a.镁和铝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原子和铝原子核电荷数相同
c.镁原子和铝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d.镁原子和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将少量白砂糖加热,白糖会慢慢融化为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闻到有一股焦糊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理由是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Na2CO3、NaCl,还可能含有NaOH.
【解释与结论】(5)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氢氧化钠.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②(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4)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情况①正确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O2(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对于解答:“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
小倩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下面两种不同解法:
小倩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生成的铝质量为X
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
204108
10t      X
$\frac{204}{108}$=$\frac{10t}{X}$
X=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frac{Al的相对原子质量}{A{l}_{2}{O}_{2}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frac{27×2}{27×2+16×3}$×100%=53%
铝的质量为10t×53%=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②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并说明理由.
③请你把②的正确解法写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一根光亮的细铁丝均分为二份,绕成相同的形状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2)4分钟后观察:C处铁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E中铁丝依然光亮.说明铁生锈主要与氧气、水有关.
(3)D、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C.进行光合作用D.制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