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许多物质在常温时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下面我们对有关物质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探究一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但是撕开包装袋后的生石灰常常粘接成块,其原因是__(写出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该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小文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氢氧化钠溶 液部分变质 |
(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填写一种盐溶液的化学式)。 | ______ |
(反思评价)经分析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我的改进建议是____。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归纳整理)验证物质是否变质,其实质是要验证变质后的物质是否存在;验证物质是否完全变质,还要验证变质前的物质是否存在。
探究三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智慧小组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变质情况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变质的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和____(填化学式或名称均可,下同)。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思考分析)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___,溶液A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__种不同的组合。
(延伸探究)为了进一步验证碱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继续设计实验: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静置。小组同学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溶液A中溶质、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A中溶质 | 碱石灰样品成分 |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为红色 | ___ | 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为无色 | ___ | ___ |
(实践运用)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密封保存。
【答案】CaO+H2O=Ca(OH)2或CO2+Ca(OH)2=CaCO3↓+H2O 硫酸铜 蓝色沉淀(答案合理给分) 将氢氧化钡改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Na2CO3 CaO、 NaOH 4 Na2CO3、NaOH Na2CO3 Na2CO3 、CaCO3
【解析】
本题是研究物质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在空气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反应方程式可能是CaO+H2O=Ca(OH)2或CO2+Ca(OH)2=CaCO3↓+H2O。
(2)实验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也就是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选加氢氧化钡除去碳酸钠,然后要求用盐证明有氢氧化钠,也就是要使氢氧根产生沉淀的盐,例如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是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钡会干拢判断氢氧化钠的存在,改进方法是将氢氧化钡改为氯化钡或硝酸钡。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是碳酸钠,除去碳酸钠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有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变质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
(4)碱石灰样品加适量的水溶解,无明显放热现象,说明样品一定不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因为它们都是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过滤后,溶液A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1、样品中的氧化钙变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变成碳酸钠,那么溶液只有碳酸钠;2、样品中的氧化钙变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变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只有氢氧化钠;3、样品中的氧化钙变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变成碳酸钠,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4、样品中的氧化钙变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变成碳酸钠,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所以溶液A有四种不同的组合。
(5)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静置,如果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A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必须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那么原碱石灰样品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溶液A只有碳酸钠,原碱石灰中的氧化钙变成了碳酸钙,那么原碱石灰样品中有碳酸钠和碳酸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探究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热分解的产物。
(1)加热过程中观察到___色固体先变成白色,再变为黑色,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猜想1:SO2 猜想2 :SO3 猜想3 :___
(实验1)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24.0g无水CuSO4,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12.0g氧化铜,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入①足量稀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③足量NaOH溶液。
(2)①中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 ______不成立;②中出现 _______(填现象),则猜想3成立。
(3)③能起到吸收尾气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质疑)无水CuSO4分解除了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外,是否还有其他气体生成?
(实验2)测定实验1中①得到的沉淀质量为23.3g,②和③共增重3.2g。
(分析)(4)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气体中还有____________。
(5)写出实验1中无水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如图所示)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下列与“动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造车体的铝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车体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C. 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D. 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装置C收集氧气,证明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F是小亮制取CO2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它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字母序号)。
已知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某同学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生成的NH3,试纸变蓝,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如下实验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但此装置还有处错误需要改进,此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O2,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应在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了。若用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通入。
(3)装置C与D组合可制取氧气,证明装置D中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E、F中的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框中各字母代表的物质,都是你目前学过的常见物质,图中物质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Z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X是一种单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表示转化另一种物质)。试回答:
(1) 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Z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 写出由Y→X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 若E是黑色固体,写出由X→E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4)Y与Z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粗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下面是除去粗盐中MgCl2、Na2SO4、CaCl2等杂质的流程图(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1)写出操作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
(3)滤波X中含有几种溶质?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
B. 过滤
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