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发现,上个月考试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没有塞上瓶塞,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操作】
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步骤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 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成立 |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_____保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
A.擦拭保持洁净与干燥 B.链条上油
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
A.3.6g B.8.0g C.16.0g D.1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向烧杯中的水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向烧杯中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