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我们认真完成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怎么操作?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用微粒的观点解释)①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②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2)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方法.
①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使反应继续进行.②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分析 (1)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以及微粒的性质:运动性、微粒之间有间隔,知道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即:宏观上体积的膨胀与微观上粒子的运动和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可再加入反应物,反应就会继续;再者就是将生成物全都收集起来进行分析.

解答 解:(1)要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正确操作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实验依据是: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2)①因为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反应又会继续;
②因为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仍然有氧气停留,所以可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1)①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2)①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使反应继续进行;
②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装置气密性检查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化学变化(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和玻璃棒.
(3)在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多少毫升的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小芳看到妈妈炒的一盘紫色高丽菜的菜汁呈紫色,后来因为掺了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的物质是(  )
A.橘子汁B.牙膏水C.食盐水D.酱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3日4时30分许,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GIS发布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滨海新区5个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指数未见异常.5个监测点位首要污染物都是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指数都为一级优水平.
(1)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C
A.大力发展用燃煤发电                 B.爆炸产生的灰尘任其飘洒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
(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D
A.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PM2.5中“2.5”的单位是nm
C.PM2.5在空气中不受重力作用               D. PM2.5中“2.5”的单位是μ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用代号表示):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制取装置可选用AC或A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BC或BD;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有W、P、Q、R四种物质,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则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WPQR
反应前物质质量/g6.43.24.00.5
反应后物质质量/g待测2.567.20.5
A.变化后待测的W质量为3.84 g
B.Q物质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是W、P、R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C.该变化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P物质可能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5)E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b端通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利用如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你所看到的现象:铜丝逐渐变黑,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2%,请分析该实验出现的误差的原因是铜丝的量不足等(举例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