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物质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描述不正确的是


  1. A.
    物质乙属于单质
  2. B.
    一个丙分子由1个a原子和3个b原子构成
  3. C.
    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 D.
    该反应中甲和乙两种物质分子数之比为1:3
C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判断,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根据微粒构成,可知一个甲分子的构成;
C、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从而判断反应类型.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得到甲、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解答:A、物质乙的一个分子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丙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3个b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微观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1:3,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4、化学兴趣小组二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体积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现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紧玻璃片,振荡.变浑浊的是:
人呼出气体
(填“空气“或“人呼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如图乙所示,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的纯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氧气浓度有关
有关.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
有关.
(3)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方案,都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密云县一模)水是生命之源,2010 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写出(图1)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
 直流电 
.
 
2H2↑+O2
2H2O
 直流电 
.
 
2H2↑+O2
;由此实验得出水由
氢元素、氧元素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通电时,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家用电解水器(见图2),可得到酸、碱性不同的水,且各有其用途(见表).
pH 水的应用
10.0 浸泡蔬菜
9.5 日常饮用
9.0 烹饪
6.0 洗头发
5.5 洗涤器皿
①在如表中用于“日常饮用”的水,滴入遇紫色石蕊试液后显
色;
②家用电解水器生成的碱性水可除去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生成小分子团水,因而对健康有益.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含5个水分子的水分子团
(H2O)5
(H2O)5

(2)自来水消毒方法有多种,其中次氯酸钙[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1

(3)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水,在t℃时,向A、B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甲物质,向C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在图1三个烧杯的溶液中,
A
A
(填“A”、“B”“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是
b
b
(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H2
H2
;近年来,我市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CH4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点燃 
.
 
2CO2
2CO+O2
 点燃 
.
 
2CO2

(2)如图1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请回答:A端为电源的
极.B端试管内生成的气体为
H2
H2
.(写出化学式)
(3)现有 ①硬铝  ②铁矿石  ③高锰酸钾  ④医用75%的酒精  ⑤盐水 ⑥金条 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①②④⑤
①②④⑤
,属于纯净物的有
③⑥
③⑥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4)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托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一个7g砝码,游码标尺读数如图2所示,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9.7g
9.7g
,称量后发观砝码放在左盘,氧化铜粉末放在了右盘,则实际称量的样品质量为
4.3g
4.3g
.两位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甲生俯视读出液体体积为32mL,倒出部分液体后,乙同学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24mL,则倒出液体体积
小于
小于
(填“大于或者小于”)8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上)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二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体积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现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紧玻璃片,振荡.变浑浊的是:______(填“空气“或“人呼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的纯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有关.
(3)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方案,都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2) 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________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 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下图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离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研究一、

(1)依据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氧化镁保护膜进行分析;

(2)依据反应时温度的变化分析反应时能量的问题,依据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及氯化镁书写方程式;

研究二、

发现问题:依据酸碱性溶液pH的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实验思考:根据甲乙同学的不同猜想分析两人必做的实验操作,以据反应的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应用对化学方程式进行书写即可;

拓展延伸:(1)依据题目中有关的信息对相关物质的溶液酸碱性进行判断即可;

(2)根据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的条件分析即可;

研究三、根据钠镁活动性强弱的关系分析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物质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