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D.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年4月11日,兰州市发生自来水苯(C6H6)超标污染事故,再次引发社会对饮用水安全的广泛关注。此次事故是由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两水厂之间自流沟内水体受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污染所致。
(1)苯(C6H6)是______(填“有机”或“无机”)物。专家建议,将水煮沸10分钟左右,并将蒸发的气体通过通风设施排出室外,可去除水中绝大部分苯,由此可以推断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在上述受污染的水中投放活性炭会除去苯,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请你提出一种防止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矿物质水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 )
A.稀硫酸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金属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 | CO2 |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NaCl | 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电子垃圾”中含有金属铜和少量贵金属金、银等,直接废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社会实践小组为回收这些金属,设计了以下操作步骤:
①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②酸洗:用硝酸溶解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
③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铜和银。
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用金属铁同时提炼出铜和银 B.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
C.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 D.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营养专家建议我国青少年要适量多吃奶、蛋、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是( )
A.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 B.主要供能物质
C.容易消化的物质 D.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右图所示。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 g。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 mL,水的体积是 mL。
(2)13g锌与上述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氯化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