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

实验前

第1次

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

3

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固体减少了2g,第二次再加入50g稀盐酸,固体减少了1g,即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1g,A正确;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B正确;由表格可知每50g稀盐酸和2g镁恰好完全反应,C错误;5g样品中镁的质量为3g,铜的质量为2g,故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2g/5g ×100%=40%,D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随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C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和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曾试图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水能降低环境温 

(4)调査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检验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可用澄清石灰水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D.氮气用于飞艇利用的是它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22、氧气32、过氧化氢34、氢氧化钠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反应的描述,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Δ 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点燃2Fe2O3              化合反应

C.高炉炼铁原理   Fe2O3+3CO高温 2Fe+3CO2        复分解反应

D.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上述结构图中的X=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根据图示信息,确定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