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变澄清.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CaCl2,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NaCl(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2(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分析 【观察与讨论1】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
【观察与讨论2】只有当稀盐酸足量时,碳酸钠溶液才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与讨论3】无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
无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如果物质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如果稀盐酸过量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氢;
如果稀盐酸不足,废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钙和氯化钠;
【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废液中溶质的组合情况;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表达与交流】酸性溶液能够腐蚀下水道等.

解答 解:【观察与讨论1】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变澄清.
故答案为:悬浊液变澄清.
【观察与讨论2】只有当稀盐酸足量时,碳酸钠溶液才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继续加入稀盐酸.
【观察与讨论3】无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无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故答案为: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三种溶质;
故填:CaCl2、NaCl;CaCl2、NaCl、HCl;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
【结论与反思】
(1)由以上分析可知,猜想2正确.
故填:2.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黄; 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
若直接排放废液,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等;
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故答案为:腐蚀下水道;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对原子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构成中一定有质子
B.原子构成中一定含有中子
C.原子构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D.原子不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比空气重B.分子构成不同
C.二氧化碳难溶于水D.用途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用途又反映了性质”.请分析以下原因:
(1)同是碳的单质,金刚石能切割玻璃,而石墨却比较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活性炭能做冰箱的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通常用含单质碳的墨水书写档案以便保存.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中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的装置,乙组同学提出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并设计了如图二的装置,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盛白磷的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先鼓起后变瘪,盛红磷的试管中无现象,于是同学们得出了燃烧的必备条件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同学们用图三再一次证明了“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必备的条件,同时观察到实验中白磷逐渐熄灭后,试管中的液面逐渐上升到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处,于是同学们同时也得出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的结论.
(3)“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请你举出生活实际中用水灭火的实例棉被着火用水浇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如磷燃烧的反应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就有多处应用.

(1)实验A中,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法.
(2)实验B中,气球的作用是缓解瓶内压强.
(3)实验C装置达不到实验目的,其原因是装置C为密闭装置,无法形成压强差,所以水不能倒流.
(4)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某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250mL气体样品于集气瓶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计算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加量筒中减少水的体积总和,除以250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水是常用的灭火剂.木材着火可以用水扑灭,当水接触燃烧物时,水吸收热量转化为水蒸气,其体积增大1700倍左右,大量水蒸气笼罩在燃烧物的周围,使火焰熄灭.请说明用水灭火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地震后,灾区居民饮用水处理的过程初步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中常加入明矾,起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将水过滤,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滤纸被捅破等(任答一条即可).
(2)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活性炭来脱色.
(3)将水分发到灾民家中前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水的硬度,若要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杀菌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是煮沸.
(4)有同学提出利用如图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可得到淡水,这种方法的原理名称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 务和责任.如右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的化学表达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