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Z与Y质量比为6︰1

D.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2︰3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知道:X是生成物且生成=17-2=15克,Z是反应物,且反应掉了=16-6=10克,W是反应物且反应掉了=16-11=5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道:15克=10克+5克,所以Y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是催化剂,所以A正确,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B正确,反应后Z只有6克,而Y的质量不会变化,还是1克,所以二者反应后的质量之比:6:1,故C正确,而参加反应的Z和W的质量之比=(16-6):(16-11)=10:5=2:1,所以D错误,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反应的类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初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学了半学期的化学,同学知道身边的一些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铁、镁条、木炭、氢气等物质,请选用这些物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通电分解产生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2)同学们喜欢喝汽水饮料,汽水饮料又名碳酸饮料,是因为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碳酸(H2CO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上面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能够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ClO B.Cl2 C.KClO3 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5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反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A、HClO B、O3 C、H2O D、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等校初三模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1)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大量析出,应采用 结晶法;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常温下可能是气体物质的是 ;

(3)30℃时,向一支盛有4 g甲的烧杯内加入10mL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50℃质量分数为25%的乙溶液,降温至10℃, 晶体析出(填“有”或“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初三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一首赞美某物质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赞美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