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事实中不适合用“微粒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一定量的水受热后体积变大
C.炎热的夏天汽车车胎冲起过足易爆炸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体积小于2L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水受热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错误.
C、炎热的夏天汽车车胎冲起过足易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轮胎内的气体分子受热时间隔增大缘故;故选项错误.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大豆、黄沙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H2HC1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CuSO4溶液FeSO4溶液先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C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D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除铁锈:Fe2O3+6HCI═2FeCI2+3H2O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a(OH)2+H2SO4═CaSO4+H2O
C.高炉炼铁:3CO+Fe2O3═2Fe+3CO2
D.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不属于盐类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遍布全国的高速铁路,使人们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动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大(填“大”或“小”);
②动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③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④铝的活泼性比铁强,但常温下,铝却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这是因为铝在常温下易被氧化,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C10H11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B.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
C.属于混合物D.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油气混合动力公交车、出租车、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名称是甲烷,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胃酸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2]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3)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引发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室温下,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
溶液温度上升(△t)/℃5.69.812.116.318.517.115.214.613.5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此时温度上升的最高.
②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氯化钠、氢氧化钠.
(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 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
pH<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某同学对碳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建构了以下转化关系图: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CO.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原因是镁条能够在CO2中燃烧
生成一种白色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4)木炭不充分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