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不可行的是(  )
A、铜、黄铜一一分别投人稀盐酸中,看是否产生气泡
B、羊毛纤维、涤纶一一灼烧,闻气味
C、氯化钾、氯化铵一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利用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鉴别、推断不同的物质.
解答:解:A、黄铜是铜锌合金,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氢的前面,活动性比氢强,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铜排在氢的后面,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将铜和黄铜分别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不产生气泡的是铜.所以选项A中的方法可行.
B、羊毛纤维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将羊毛纤维和涤纶分别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涤纶.所以选项B中的方法可行.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会产生氨味,氯化钾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不能产生氨味,因此将两种物质分别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氨味的是氯化铵,没有产生氨味的是氯化钾.所以选项C中的方法可行.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可燃性,都不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无色气体中时,均会看到木条熄灭,即该方法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选项D中的方法不可行.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推断方法,难度较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B、汞C、氯化钠D、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配置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瑾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烧碱氢氧化钾纯碱
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溶液糖水生理盐水泥浆
D化石燃料石油酒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入O2,点燃
B NaCl(KNO3 溶解、蒸发、结晶
C K2MnO4(KMnO4 加热
D CaCO3(CaO) 溶解、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
 
7(填“<”、“=”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g;
(3)小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4)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溶液(填物质化学式).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加钙食盐的配料如下: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为了测定此盐中的钙元素含量,取20g这种盐溶于水,加足量盐酸,生成0.66g CO2,则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结合图1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1是加热固体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
 
.在不改变酒精灯位置的前提下,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旋钮是
 
(填字母).
(2)使用图1装置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二)某实验小组利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2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现象②发生的原因是: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