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使我们懂得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优秀的化学生产工艺设计,有利环保.
(1)防止水体污染是环保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2)为从源头消除污染,生产、生活要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在天然气和煤两种燃料中,
 
燃烧产生的气体更容易导致酸雨.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请你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说明生活中纸张双面使用的意义:
 

(4)硫酸铜常用作农业杀虫剂,下图是利用含铁废铜料生产硫酸铜的工艺

①途径Ⅱ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从环境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利用途径
 
(填“Ⅰ”或“Ⅱ”)制取硝酸铜更合理.
②分析生产硫酸铜的两种工艺途径,你得到的结论是:通常情况下不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改变温度和
 
也可能发生反应.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途径分析解答;
(2)根据天然气和煤的成分分析;
(3)根据生活中使用纸张双面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进行解答.
(4)对比两种途径,从反应进行的完全性和是否生成污染物的角度分析;结合浓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的变化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1)A、废弃的电池中常含有镉、汞等重金属,如果随便丢弃,对水源会产生极大的污染;B、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不会造成水体的污染;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故选B.
(2)煤中一般含有硫,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故答案为:煤.
(3)生活中使用纸张双面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4)①途径Ⅰ中为金属单质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途径II中铜和浓硫酸反应要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且反应进行中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减小,反应会越来越慢,造成硫酸浪费,所以应该选择途径I;
②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和浓硫酸反应,故反应是在浓硫酸中进行的;
故答案为:①I;②浓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碳酸   纯碱    食盐
B、硫酸钠   火碱    硝酸
C、硝酸   浓氨水  纯碱
D、硫酸    纯碱    硫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年儿童节、端午节双节合一.6月1日晚,冰城掀起了全民大狂欢!每当遇到这种大型节日,垃圾的数量也会增多.虽然,今年的垃圾比往年同期减少了40吨,但仍有遗憾.如图,草地上的垃圾,主要是饮料瓶和塑料包装袋.
(1)请结合图中说出你认为上述垃圾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导致哪些危害
 

(2)为了减轻上述环境问题引起的危害,请你给市民们提出日常生活或外出游玩儿时的一条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请叙述检验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
 

(2)若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KMnO4)分解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择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当实验结束时,应先进行的操作为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HCl)和水蒸气,冉冉同学用图1中的C与其他装置组合成如图2装置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则装置G、H、I盛放药品的顺序最好是
 
(填序号),装置H所放药品的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AgNO3溶液→浓H2SO4
②饱和NaHCO3溶液→AgNO3溶液→浓H2SO4
(4)冉冉发现实验室中没有石灰石,只有碳酸钠粉末,因此装置C无法用此反应制备CO2,冉冉认真思考后,认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过对装置C必须进行改进,改进后如图3,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2)锌与稀盐酸反应
 

(3)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了解变化至关重要.
(1)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后加热到800℃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名为“鍮石”.写出ZnCO3加热分解为ZnO的化学方程式:
 

(2)氧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充分反应只生成30g D.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化镁(MgH2)常被作为储氢介质,它与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B、E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且F是一种盐酸盐.(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标出)
(1)写出E、F的化学式:
 
 

(2)在实验室发生A→C+D的反应条件是
 

(3)C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很多优点,试写出其中的一个优点:
 

(4)写出MgH2+A→B+C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 信息可知:P点表示的意义:
 
由线c可知信息: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3)现有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4)t2℃时,将60克a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克.
(5)计算P点(t1℃时)a、c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