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则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B.“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 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闻到气味,可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解释.

解答 解: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百炼成钢”,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是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五氧化二磷(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5C.+2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的下列认识或做法不正确的(  )
A.冬天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并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刚装修的房屋可以用活性炭除去有害气体如甲醛等
C.将二氧化碳充入温室大棚,做气体肥料,提高蔬菜产量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C
A.酒精灯应用嘴吹灭                                B.连接仪器时,胶塞应压入试管
C.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除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拉瓦锡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空气的成分.他把适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生成,同时容器里的空气减少了$\frac{1}{5}$;请问:
(1)曲颈瓶里所用汞的量应足量(填“不足量”、“足量”或“任意量”).其目的是曲颈甑中的氧气消耗完全.
(2)实验前后钟罩内汞液面的变化是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B.升华C.燃烧D.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B.铝大量用于做导线,是因为铝导电性好且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时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
B.t2℃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C.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身边的化学物质有多种用途.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两个铝原子2Al②三个氮分子3N2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2O④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2)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焦炭        B、干冰        C、武德合金        D、汞
①A可用作工业炼铁的原料      ②D是温度计中常用的金属
③B可用作人工降雨            ④C可制作保险丝
(3)按要求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③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④硝酸铵受热分解生成N2O气体和水NH4NO3$\frac{\underline{\;\;△\;\;}}{\;}$N2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