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B.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
C.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D. 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工业上可以用蒸发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______克。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铝 金刚石 水B. 盐:氯化钙 硫酸 硝酸钾
C. 氧化物:MgO P2O5 KClO3D. 混合物:空气 合金 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医疗上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g,蒸馏水_____g。
(2)有如下操作:①装瓶、贴签;②溶解氯化钠;③秤取氯化钠固体;④量取蒸馏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3)实验结果反思与评价:下列操作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偏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将量筒中的蒸馏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结果_____;
②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结果_____;
③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许溶液溅出。结果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在一个门窗紧闭且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何不同?
[猜想与假设]:小华认为,刚下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可以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第一步:分别收集两处的气体各一瓶 第二步: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室外操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要注意什么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很小 |
B |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C |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体积遇热变大遇冷变小 |
D |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取用NaOH溶液时,发现瓶口有白色粉末状物质,该小组质疑该NaOH溶液可能已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 | Ⅰ.没有变质 | Ⅱ.部分变质 | Ⅲ.完全变质 |
溶液中溶质 | NaOH | NaOH、Na2CO3 | Na2CO3 |
(探究过程)
(1)取一定量的该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Ⅰ不成立。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重新取一定量的该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则说明猜想Ⅱ成立。若将CaCl2溶液换为Ca(OH)2溶液是否可行,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
(结论与反思)
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故应注意密闭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_____色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色。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色火焰,且生成无色_____气味的气体。在实验时,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其目的为_____,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