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NaOH溶液、硫酸溶液稀释
B.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
C.
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相同稀硫酸反应
D.
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分析 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向7靠拢,硫酸溶液稀释,酸性减弱,则pH会增大图象上升,向7靠拢解答;
B、根据煅烧石灰石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解答.
C、根据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铁多,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锌>铁,两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锌用的时间短,铁用的时间长分析.
D、根据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向7靠拢,硫酸溶液稀释,酸性减弱,则pH会增大图象上升,向7靠拢,故错误;
B、煅烧石灰石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100份碳酸钙能分解生成56份氧化钙,固体质量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故错误;
C、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铁多,所以图象的铁终点高,又由于锌活泼,所以反应快,图象的斜率大,所以图象正确;
D、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镁的质量减少,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所以图象正确.
答案:C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图象的正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A、B、C、D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短线“-”表示物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物质C属于盐(选填:氧化物、酸、碱、盐).
(3)反应②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
(4)在反应①-⑥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B D.(填序号)
(5)分别取少量反应⑤反应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滚加几滴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由此推断,反应⑤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HCl(填化学式);向b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要处理反应⑤反应后的溶液,使其呈中性,且不引入新杂质,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结合图1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标号a和b的仪器名称:a酒精灯;b试管.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的导气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再下降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3)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4)小林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小林所用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小强相比,其优点有不需要加热.(答一点)
(5)装置B可做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但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为能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可对装置B加以改进,请你写出两种改进方案:友情提示:你可从如图2所示的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他仪器.方案一:把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方案二:把长颈漏斗改为注射器.
(6)装置B也可以用来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取氢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7)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8)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A(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且瓶口放下放置,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1)甲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蜡烛燃烧C.酒精挥发D.动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课堂上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说明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老师让小斌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1A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斌在吹气后观察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向老师提出疑问,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CO2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图1B实验、小刚设计了图1C实验.
实验现象:B中的软塑料瓶变瘪,C中气球明显增大
(2)小光认为小明的实验(图1B)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他认为应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这个实验是用等体积水取代氢氧化钠溶液,做同样的实验比较瓶变瘪的程度.而小刚实验(图1C)不需要做对比实验,即可说明CO2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小刚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较少,且气球胀大体积远大于所加液体体积.
(3)小明、小刚还想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明实验取B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反应
小刚实验取B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几滴饱和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写出小刚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小明的结论明显是错误的,请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原因是小明实验中加入的稀盐酸量太少,先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起反应了.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
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②通过检验生成新物质证明反应的发生.
【反思应用】CO2和H2O反应也无明显现象,如图2实验是通过检验生成新物质证明反应发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导电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如图2是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物质).
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
②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H4Cl、ZnCl2,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将户外运动改为室内,选择在跑步机上锻炼.请回答问题:
(1)跑步机的有些部件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跑步机的跑板,一般都是复合材料制成的,这类材料经济适用,但下方必须有金属条做支撑,如铝合金.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同时生产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3价、0价;
(3)运动时会感到口渴,有些人会选择喝汽水解渴,当打开汽水瓶时,会看到大量泡沫冒出,这是因为瓶内压强①减小,气体溶解度②减小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