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毕业班3月摸底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B.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分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C.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D. 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 4 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 C2H4 B. C2H5OH C. C2H2 D. 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石家庄28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1)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溶质为Na2CO3;(3)溶质为___(填化学式);(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pH=9 | 该溶液显碱性 |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 量的___溶液 | 有___生成 | 猜想(4)不成立 |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1)和(2) 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CaCO3↓+CO2↑+H2O,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
(反思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心想: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元素上与变化前的物质完全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就是在分子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起到类似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铁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
Ⅱ.氧化铁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
(实验)用天平称0.2g氧化铁,用试管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注:氧化铁不溶于水,过滤可与水分离)
(1)填写如表:
步骤3现象 | 步骤6结果 | 步骤7现象 | 结论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_____ | 过氧化氢溶液中,_____ | 猜想1、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
(3)步骤⑦重复实验②、③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37,n=1
B.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g
C. 铷是金属元素
D. 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水吸收CO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
C. 蒸发食盐水 D. 测定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