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碳酸钡广泛应用于显像管(CRT)、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从碳酸盐矿石(主要成分是BaCO3和CaCO3)制备BaCO3的流程如下:(已知:钡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步骤④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
(2)已知不同温度下Ca(OH)2和Ba(OH)2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0 202560
Ba(OH)2溶解度1.673.895.6020.94
Ca(OH)2溶解度0.1890.1730.1480.121
步骤③加热悬浊液,过滤热溶液的原因是温度越高氢氧化钡的溶解度越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小,因此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钙杂质就越少;
(3)现在25℃时,将10g氢氧化钡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上述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步骤④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的量,有效保护环境.

分析 (1)根据流程图,根据反应的特点,完成对所涉及反应的分析与推断;
(2)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分析加热对两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判断进行加热的原因;
(3)根据此时的溶解度,判断充分溶解后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
(4)根据对题中所述绿色化学的理解,判断流程图中所涉及的变化中体现出绿色化学理念的反应.

解答 解:(1)根据钡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近的信息,可知矿石A高温下发生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分解所得二氧化碳通入过滤所得氢氧化钡溶液即溶液1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
(2)对比所给出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的溶解度表,会得到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而氢氧化钡溶解度升高;温度越高氢氧化钡的溶解度越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小,因此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钙杂质就越少;
(3)25℃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为5.60g,此时将10g氢氧化钡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5.6g}{100g+5.6g}$×100%=5.3%;
(4)根据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而流程中反应④消耗分解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减少向大气中的排放量,有效保护环境,体现出绿色化学的理念.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CO2+Ba(OH)2=BaCO3↓+H2O;
(2)温度越高氢氧化钡的溶解度越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小,因此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钙杂质就越少;
(3)5.3%;
(4)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步骤④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的量,有效保护环境.

点评 正确处理题中所提供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过对题目所提供信息的理解与运用,才能完成本题的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以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钠原子和钠离子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①氦气He;②Na+钠离子;③硫酸根离子SO42-;④氧化铝Al2O3;⑤2个亚铁离子2Fe2+;⑥氮分子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Cl2,NaCl,K2SO4B.KCl,Na2CO3,NaNO3
C.NaOH,Na2SO4,KClD.KNO3,H2SO4,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再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

(1)图1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甲,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小于乙(填“大于”、“小于”、“等于”).
(2)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M(填M,N).
(3)将图2所得两溶液分别降温至30℃,会出现的现象是D.
A.甲中析出晶体,乙中无晶体析出       B.乙中析出晶体,甲中无晶体析出
C.甲中可能析出晶体,乙中无晶体析出       D.甲、乙中都没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0~30℃时,A的溶解度大于B
B.30℃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使A从溶液中结晶,常用蒸发溶剂法
D.40℃时150g饱和B溶液降温至10℃,析出40g的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 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 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和氨气.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3360:79.(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C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D 区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