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不是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分子、原子均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一定”和“不一定”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变化中有颜色改变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在变化中有状态变化的一定是物理变化
C.在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镁为银白色,燃烧时的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利用镁粉的这一性质可做照明弹.若将镁带放入食醋中,可看到有气泡产生.
(2)“铜绿”的颜色为绿色.用酒精灯加热“铜绿”时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碱式碳酸铜$\stackrel{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三硝基胺[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的燃料.试计算
(1)三硝基胺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2)三硝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
(3)760g三硝基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2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每日必须摄入适量的钙,如图是某补钙商品的部分说明,请回答:
(1)碳酸钙中含三种元素?
(2)按说明服用,每天至少可补充钙元素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一个苹果酸钠盐分子含有个原子,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6;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a=48:5:80:23;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5.85g苹果酸钠盐,则摄入了多少克钠元素?(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①试管.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4)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B.氯化钠C.金刚石D.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总结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时间较长、温度较高.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将MnO2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比;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比较MnO2在KClO3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剩余物,经洗涤、过滤分离出的物质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