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步骤1: 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 | 有白色固体 | 假设1成立 |
步骤2: 向步骤1反应后的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稀HNO3溶液,并不断震荡 |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
分析 (1)由于白色粉末溶于水后能得到沉淀和溶液,溶液为无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氢氧化钠;
(2)由于固体中只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三种物质,而碳酸钠、硫酸钠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样品的成分有3种可能,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3)由于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清液,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根据钡离子和碳酸根与硫酸根的反应验证分析.
解答 解:(1)由于白色粉末溶于水后能得到沉淀和溶液,溶液为无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氢氧化钠;由此知该样品不可能含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固体;
(2)由于固体中只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三种物质,而碳酸钠、硫酸钠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样品的成分有3种可能:除假设1、假设2以外,假设3应为: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3)为进一步探究固体样品的成分,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清液,白色固体能够溶于稀HNO3溶液且生成气体,所以该沉淀不可能是硫酸钡,由此可判断假设1成立.
故答案为:
(1)硫酸铜;氢氧化钠;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3)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 | 有白色固体 | |
向步骤1反应后的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稀HNO3溶液,并不断震荡 |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 |
B. |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 |
C. | 青蒿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 |
D. |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 |
B. | A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 |
C. | t2℃时,A、C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 |
D. | t2℃时,A、C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g | 5 | 5 | 5 | 5 |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 4.2 | 3.4 | 3.0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OH | NaCl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B | FeCl2 | 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KCl | MnO2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Na2SO4 | H2SO4 | 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