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如图中A为Ca(OH)2,B、C、D皆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其它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B、C分别为NaOH、H2O,则D可能是CO2等合理答案(填化学式).
(2)若B、C、D分别为盐、氧化物、酸的一种,且B、C含有钙元素,则B、C的化学式:B:CaCO3    C:CaO.
A与D反应的可能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等合理答案.

分析 根据A为Ca(OH)2,B、C、D皆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1)若B、C分别NaOH、H2O,D会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水反应,所以D可能是二氧化碳;
(2)若B、C、D分别为盐、氧化物、酸的一种,且B、C含有钙元素,氢氧化钙、B、C会连环转化,所以B是碳酸钙,C是氧化钙,D会与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所以D可以是盐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A为Ca(OH)2,B、C、D皆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
(1)若B、C分别NaOH、H2O,D会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水反应,所以D可能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若B、C、D分别为盐、氧化物、酸的一种,且B、C含有钙元素,氢氧化钙、B、C会连环转化,所以B是碳酸钙,C是氧化钙,D会与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所以D可以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aCO3,C是CaO;A与D的反应可能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为:2HCl+Ca(OH)2═CaCl2+2H2O.
故答案为:(1)CO2
(2)CaCO3;CaO;2HCl+Ca(OH)2═CaCl2+2H2O.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ZnFe适量的硫酸过滤
BKNO3MnO2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CCOCO2足量的氧化铁加热
DH2水蒸气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名称为镁;等质量的钠和铝,所含原子数较多的是钠(或Na);已知SiO2与CO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i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
(1)20℃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OH-NO3-Cl-SO42-CO32-
Na+
Ca2+
(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猜想与假设】:
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小强猜想: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
为红 色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得出结论】:小刚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NaOH和Ca(OH)2是常见的碱.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2)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而通人NaOH溶液中却无明显现象.能否让CO2与NaOH反应也生成沉淀呢?
[查阅咨料]二氧化碳不与乙醇反应.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
溶剂乙醇
溶质氢氧化钠碳酸钠
溶解性易溶难溶
[实验探究]
I.溶液配制: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
Ⅱ.进行实验:取3mL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于试管,通人CO2,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交流]
①碳酸钠固体在水 (填“乙醇”或“水”)中溶解性较强,该事实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③判断所配制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若不再溶解,则证明已经饱和,否则不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
用药匙取用试剂
B.
用纸槽取用粉末
C.
倾倒液体
D.
取用块状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u(NO32、NH4NO3、Na2CO3、Ba(NO32、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
(2)另取少量固体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已知:实验1中无沉淀产生,实验2中无气体产生.

由实验1、实验2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H4NO3,一定不含Na2CO3、Cu(NO32
(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Ba(NO32、NaOH.
(4)根据上述判断,可推知(2)中实验2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AgNO3、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仪器或装置.

(1)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除上述仪器外还需要增加一种仪器,其名称是酒精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适宜时刻是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3)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除选用A、B外,还需选用上图中的DF(填字母)组装成发生装置.为有效防止硫化氢污染空气,实验结束后剩余的硫化氢气体应该通过G装置,G中盛放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证明集气瓶已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燃烧状况进行判断,若熄灭,则收集满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E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b(填“a”或“b”)处通入.
(4)小可同学为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①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乙烯能使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他的操作过程如下: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 2.打开活塞,观察到A、B中溶液均逐渐退至无色.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在尖嘴导管处点燃乙烯,发现火焰较微弱,说明尖嘴导管处乙烯量较少.待A、B中溶液均褪至无色后直接点燃乙烯的原因是乙烯具有可燃性.于是,他关闭水夹Ⅰ一段时间后,向贮气瓶中加水,说明乙烯难(填“难”或“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Ⅰ,重新点燃乙烯,观察到火焰明亮且有浓烟.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才向贮气瓶中加水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达到着火点引燃了贮气瓶中的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