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
猜想① 只有Cu;猜想②_____;猜想③ 是Cu、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如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目的是_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
小丁同学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成立。
(3)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小丽认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
(反思评价)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上图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如图装置代替原装置,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______。(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但不变浑浊)
A 收集一氧化碳 B 吸收二氧化碳 C 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Fe2O3 赶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③ 熄灭酒精喷灯后,会继续通CO一段时间,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AB
【解析】
提出猜想:
由于氧化铜氧化铁均是红色固体,所以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Fe2O3;
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根据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所以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只有铜,因为铜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所以反应后质量应该不变;
如果只有氧化铁,则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5.0g××100%=1.5g,而实验中减少的质量为:37.3g-36.1g=1.2g,所以物质中含有氧化铁和铜,猜想③成立。
(3)因为在反应中一直通入CO气体直至冷却,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
此反应应考虑到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显然,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C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为硫的价类图(注: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如图中对应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E点:_____;C点:_____。
(2)小丽同学根据上述规律也绘制了一个价类图(如图2),其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请回答:
①“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②写出B和D反应生成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者“b”)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用锥形瓶收集两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某活动小组利用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K1、K2。A装置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能说明常温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该反应中乙和丁都为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 甲物质中,C和N元素的质量比为3:7
D.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表示
(1)硫原子______;
(2)2个氨气分子______;
(3)氯化铝中铝为正三价 _____ ,
(4)3个钾离子______;
(5)人体缺乏______元素,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g(OH)2 被添加于塑料、橡胶等易燃物中,在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并释放出水而起到阻燃作用,同时生成的氧化镁,化学性质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
(1)写出Mg(OH)2 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模拟制取Mg(OH)2 的一个实验是: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氯化镁中加入氨水,生成Mg(OH)2 沉淀,再通过结晶、过滤,得到Mg(OH)2 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晶体转化率的条件,某研究小组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 结晶温度/℃ | 结晶时间/min | 转化率/% |
a | 20 | 30 | 53.15 |
b | 40 | 30 | 84.12 |
c | 40 | 45 | 63.00 |
d | 60 | 60 | 62.20 |
①该小组研究的结晶条件是_____和_____。
②实验_____和_______(填序号)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晶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Mg(OH)2 转化率越高。
③实验b和c的目的是____。
④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结晶条件是____℃和_____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B. 单宁酸是由 76 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的
C. 单宁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6:52:46
D. 单宁酸中 C 元素质量分数为 5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HCl、H2O、C2H5OHB. MgO、Mg(OH)2、MgCl2
C. NaOH、Na2CO3、NaHCO3D. C、CO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课外 实验 | ||||
实验 结论 | 说明蜡烛 含有炭黑 |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 可做酸碱指示剂 | 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 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种 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