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有一天,某学习小组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物品如下表:
食物大米、猪排骨、猪肝、鸡肉、鸡蛋、豆腐
调料食盐、碱面、蔗糖、食醋、味精、酱油、食用油
用品铁锅、锅铲、碗、筷子、肥皂
(1)到了目的地,同学们发现忘了给装食盐和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瓶子做标记,可用所带物品食醋  来鉴别.
(2)野炊活动中,有一同学被蜜蜂意外蛰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其他同学马上利用肥皂水为其涂抹于患处,结果症状大大减轻,这是因为肥皂水呈碱性,能中和毒液中的酸.
(3)野炊回来后,小科从资料中获悉:某晶牌酱油每100mL中铁营养剂的标准添加量是0.2g,铁营养剂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重2.5%.由此可计算一瓶448mL该晶牌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相当于多少克硫酸亚铁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鉴别的方法,根据酸碱中和的则是解答;根据化学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鉴别食盐和碳酸钠可以使用带的食醋鉴别,故填:食醋;
(2)蜜蜂毒液呈酸性,利用肥皂水为其涂抹于患处,结果症状大大减轻,是因为肥皂水呈碱性,酸碱中和,故填:肥皂水呈碱性,能中和毒液中的酸;
(3)448mL该晶牌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的质量为:$\frac{448mL}{100mL}×0.2g×2.5%$=0.0224g
则硫酸亚铁的质量为:0.0224g$÷\frac{56}{152}$=0.0608g;
答:相当于0.0608g硫酸亚铁.

点评 本题比较容易,关键是计算要准确,题中涉及的数值很繁琐,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也是会经常出现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证明碱性物质消失,溶液呈酸性,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参加了反应.
(2)方案二:(根据图1所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现象).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硫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形管内的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判断NaOH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4)方案四: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华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钾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华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B(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验证对比实验
假设1实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______
假设2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______
假设3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只要破坏1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 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用用含碳量不同的生铁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兴趣小组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P2O5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P2O5可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
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原因分别是
(1)①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②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2)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3)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同学们设计了图丙装置,优势是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Cl-)的方法为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硫粉;②红磷;③铁丝;④木炭;⑤蜡烛;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只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③
(2)在氧气中燃烧时有蓝紫色火焰的是①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常用的物质是②
(4)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的黑色固体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2)空气中最多的气体N2
(3)四氧化三铁Fe3O4          
(4)两个铜原子2Cu
(5)铝离子Al3+
(6)画出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粒子B.物质分类
铁比空气难被压缩--铁原子间没有间隔
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液态氧、水银、过氧化氢--纯净物
空气、矿泉水、澄清石灰水--混合物
C.物质性质与用途D.化学与环境
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氧气具有可燃性
氮气用于保鲜食物--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防止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防止水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利用下列四种途径都可以获得氧气.
(1)途径甲和乙均要用到同一种辅助试剂A.A是MnO2(填化学式),但实验室中的A试剂已经效,同学甲提出可利用途径丙制取,则该制取A的过程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简要文字作答).
(2)试剂A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同学乙设计了如下实验:a.往试管中加入1mL过氧化氢,观察分解速率;b.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A,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明显提高,说明A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
(3)同学丙利用途径丁制取氧气,该方法属于物理方法(填“物理”或“化学”).
(4)同学丁欲选择甲、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现有下列二套气体发生装置供选择,则:
I.如果用甲途径制取氧气,应选择②③装置(填序号).
II.如果用乙途径制取氧气,应选择①装置(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