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O2和N2——燃着的木条 B.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 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 D. H2和CO2——紫色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NH3与食品工业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NH3与无机化工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 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根据你的所学,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一个空的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倒入1/3容积的水,立即盖紧瓶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从烧杯的一侧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3)如图,准备好双孔塞(插有带小气球的短玻璃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分液漏斗)取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用双孔塞将集气瓶塞紧。把澄清石灰水放入集气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同学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把干燥的小花直接放到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无现象产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水喷湿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如图示),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
A.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 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 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 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自然界中存在氧、碳等元素的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动植物的呼吸
C. 微生物分解作用 D. 煤等燃料的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NaNO3 B. NO2 C. NH4Cl D. 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O: 224 D.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