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检验铵态氮肥
C.检验CO32-存在D.用水吸收CO
【答案】A
【解析】
A、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铜片上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发生燃烧,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下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发生燃烧。两处白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实验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铵盐遇见碱放氨气,并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蓝色石蕊试纸不能检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此气体不一定就是CO2,也可能是其他气体,例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此方法不会检验出是否含有CO32-,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CO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中C可用作炉具清洁剂,E为一种紫红色固体,D→E的反应属于非基本反应类型。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苯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的质量/g | 3.9 | 9.6 | 0 | 0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0 | 6.6 | 2.7 | m |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m等于4.0
B. 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 X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学习小组将30%的H2O2溶液稀释为3%后,用来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经计算需量取30%H2O2溶液16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____(选填10mL、20mL或50mL)。
(2)实验1中,锥形瓶内MnO2的作用是_____;用该方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_____。
(3)实验2中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将一瓶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中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
(3)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_,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