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变红,③不变红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 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B.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判断:对.改正不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0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SO2+I2+2H2O=H2SO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0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l.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l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l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l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02气体主要来自于煤(或煤和石油)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6.35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蓝;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0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相对原子质量:I 127;S 32;H 1;O 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
(1)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
(2)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可加入锌粒,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对比实验,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则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
(2)①通过如图乙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
②该同学又补充了如图乙中试管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必须足量,否则测得氧气含量的结果偏小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C的名称分液漏斗.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
(2)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分别是AD(或AF)(填装置序号,下同).
(3)图中的C、D、E三种收集气体的装置,均可用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装置的b(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F装置的a端通入.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H2CO3$\frac{\underline{\;\;△\;\;}}{\;}$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陶、铜、铁等材料的生产离不开火,火即所谓的燃烧,其实质是一种(填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而铜和铁的冶炼,主要是利用(填反应类型)还原反应把铜和铁从其的化合物中转化出来.制陶的原料是黏土,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和碳酸钙.当温度达到900℃左右时,二氧化硅分别和氧化镁、氧化铝、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镁、硅酸铝和硅酸钙(CaSiO3).各种物质熔合在一起便成为坚硬的陶.在①黏土,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镁,④碳醉钙,⑤氧化铝,⑥硅酸镁,⑦硅酸铝⑧硅酸钙这8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代号,下同)①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③⑤,属于盐的有④⑥⑦⑧,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1)请填写现象:U型管右侧液体变红.
(2)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请写出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NaOH;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Ca(OH)2和NaOH.
(4)反思拓展:实验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可换成以下AB,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CaCl2溶液        B.Ba(OH)2溶液        C.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