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研究小组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
(查阅资料)
①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②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有炭黑生成。
(1)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熄灭后,发现烧杯底部变黑,为了解该黑色固体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小明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小华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烧掉的石蜡
小芳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填写小芳同学的猜想)。
(实验验证)
(3)小明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认为小华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发现碟子底下黑色固体可以擦去,而且可以点燃,且生成了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________同学猜想正确。
(实验拓展)
(6)由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7)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
①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曲线 ______(填序号)表示CO的含量
③综上实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
【答案】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固体是炭黑 二氧化碳是气体,不是固体 石蜡是一种白色、无味的固体,不是黑色 小芳 C、H 氧气的浓度降低,浓度小到一定程度,不能再支持燃烧; ② 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解析】
(1)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可知,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有炭黑生成”;可知:小芳同学:黑色固体是炭黑;
(3)小明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不是固体;
(4)小明认为小华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石蜡是一种白色、无味的固体,不是黑色;
(5)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华发现碟子底下黑色固体可以擦去,而且可以点燃,且生成了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小芳同学的猜想正确。
(6)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由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7)①根据变化曲线图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的浓度降低,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
②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曲线 ②表示CO的含量;
③综上实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能有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2.02%的KNO3。
(1)KNO3中含有_______种元素。
(2)KNO3中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5000g该无土栽培营养液含氮元素_______g。
(4)现用10%的KNO3溶液配制5000g的2.02%的KNO3溶液用来配制该营养液,则需要10%的KNO3溶液的质量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锆误的是( )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五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操作如下图:
A B C D E
(1)实验观察到A、C、E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A、C、E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而B、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
(2)小组同学得出结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如果选择B、D实验中的药品,实验装置必须______。
(3)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反应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分析以上微观过程示意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能得到的信息是(各写一条):
宏观:______;
微观: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甲、乙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B.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大气中存在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含氧元素的单质,其中臭氧氧主要存在于15000-30000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1)O3表示一个__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高空中可发生转化: ,该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氢气 (氢气难溶于水)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伟同学利用碳酸钠溶液测定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①向烧杯中加入50 g除锈剂;(除锈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碳酸钠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②向除锈剂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至不再有气泡放出,共消耗碳酸钠溶液40 g;
③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87.8 g。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除锈剂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