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2)B可收集的一种气体是CO2(写化学式);
(3)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D所示的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E表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图中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集气瓶底炸裂;
(6)F表示称量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出现的错误是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B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分析;
(3)根据C装置属于加热装置分析解答;
(4)根据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6)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 解:(1)图中A是酒精灯;
(2)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3)C装置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装置,试管口无棉花,所以可用于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蒸发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加热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图示操作未放水或沙子,可能导致集气瓶炸裂;
(6)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而图中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CO2(合理均可);
(3)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防止因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集气瓶底炸裂;
(6)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知识点较多,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铁车体都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
(2)高铁列车上的餐食丰富.有扒鸡、鸡蛋、方便面、蔬菜、可乐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蔬菜.
(3)高铁列车上全车禁止吸烟,因为车厢密闭,车内一些设施为可燃物,再加上行驶时速可达300公里,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将相当快.请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吸烟可能会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可燃物的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
(4)在焊接铁轨时,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生成的铁熔化成液体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凝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色铜丝变黑,活塞向里移动.
(3)如果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则最终测得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20mL.而实验中小强测得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②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以下几种常见的化学肥料属氮肥的是(  )
A.硫酸钾(K2SO4 )B.尿素[CO(NH22]
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D.磷酸二氢钾(KH2P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测溶液pH
D.
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截取的两种元素信息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图中查出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2)这两种元素可组成一种物质,该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其化学式是H2O,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分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这两种元素还可组成另一种物质,其水溶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试剂,该溶液的名称是H2O2
(4)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形成一种阴离子,该离子符号是OH-,含有该离子的溶液可用硫酸铜溶液检验,相应现象是出现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填空: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20g,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所需刻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2)实验中小红收集氧气用如图2所示方法验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用 E 装置来收集氧气时,要想使集气瓶内充有尽可能多的氧气,在水槽中应将集气瓶竖直扶正;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毛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要制备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C(填装置序号,下同),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5)利用图3所示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种蕴藏量极大的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又称“可燃冰”.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
(2)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1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①②(填序号).
(3)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2CO3和NH4Cl产品.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t2℃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t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过量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内的水中,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溶解,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又能溶解碳酸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