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析 探究一(1)分离固态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
(2)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所以可以加入氯化钙来是草酸根和碳酸根沉淀出来;
(3)根据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1)解题依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并结合题给条件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图表可以分析出在草酸钙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过程:一个是产生一氧化碳的过程,另一个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解答 解:探究一:(1)分离固态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本题操作①之后是残渣和溶液,故我们判断该操作为过滤;
(2)由于我们探究的是菠菜中的两种盐,由题给条件可知,有一种可溶,一种不可溶,所以我们想办法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而氯化钙可以把它们都给沉淀出来,然后根据“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这一结论来完成它们的判定;
(3)根据题给条件,反应生成了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再结合题给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1)根据题给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那么生成的气态氧化物就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从而可以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CaC2O4$\frac{\underline{\;高温\;}}{\;}$CaO+CO↑+CO2↑;
(2)从图表中可以分析出,草酸钙的分解分为两个过程,再结合题给条件可知第一个过程中生成的应该是一氧化碳和碳酸钙,然后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在700℃时正处在碳酸钙分解的过程中,故剩余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要验证碳酸钙和氧化钙可以根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分别检验,其中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可以水反应生成碱,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
探究一:(1)过滤
(2)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1)CaC2O4$\frac{\underline{\;高温\;}}{\;}$CaO+CO↑+CO2↑
(2)CaCO3和CaO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试管壁发烫,溶液变红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固体中含有CaO. 该固体中含有CaCO3.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O和CaCO3 |
点评 本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给的信息即“查阅资料”部分,这对解题有较大的帮助,往往有些答案就来自于此.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 B. |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 ||
C. | 属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④⑤ | D. |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 |
B. |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 |
C. |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 |
D. |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
B. | 混合物中元素不一定都是化合态 | |
C. | 某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 | |
D. |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它一定是纯净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