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小组发现,铜制品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于是想探究绿色物质产生的条件。
查阅资料:铜在空气中会生锈,铜锈为绿色物质,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猜想】
小组同学经讨论,做出以下两个合理的猜想:
猜想一:铜生锈只与空气中的H2O和气体X有关,则气体X是________。
猜想二:铜生锈只与空气中的H2O、气体X和气体Y有关,则气体Y是_______。
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右图所示的实验。
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试管中的铜丝无明显变化, B试管中的铜丝出现铜锈,多次实验均得到同样的结果。
【结论】
铜生锈的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
(1)实验需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原因是_________;
(2)除去铜锈可用稀盐酸,写出铜锈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 CO2 O2 因为Cu2(OH)2CO3中含有C、H、O等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铜生锈必须有含C、H、O元素的物质参与 H2O 、CO2 、O2 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空气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解析】(1)铜绿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化学式可知,铜生锈需要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因为Cu2(OH)2CO3中含有C、H、O等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铜生锈必须有含C、H、O元素的物质参与;
(2)由实验可知,铜生锈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氧气接触;
(3)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可以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空气,从而除去了对实验的影响;铜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
C. t2℃时将60g的甲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Ⅰ_____,Ⅱ_____。
② 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或_____(选填装置编号)。
③ 用B装置制取氧气,仪器Ⅲ中固体的作用是_____。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由_____(选填“g”或“h”)进入装置。
④ 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可以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理由是_____。
⑤ 请计算制取0.1 mol氢气至少需要的锌粒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图为硼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
(2)硼酸有消炎作用,已知硼酸根离子符号为,则硼酸的化学式为______。
(3)硼和水在高温下的反应为:2B+6H2O 2B(OH)3+3X,推算X的化学式为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开始前如图所示的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用该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试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3)小明认为若将A装置进行改进后与(填装置序号)______装置连接可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认为小明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
(4)实验中收集到的CO2混有少量有水蒸气,某同学利用E装置进行干燥。该装置中应装入(填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在60℃到80℃之间
B. 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 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 把60℃时的105g KNO3饱和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7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红砖粉末、火柴、升降台、药匙、镊子及必要的仪器,请回答:
(1)选择适当的药品和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如图1是制取该气体的装置图,请将其补全_______。
(2)如图2所示,倒入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______,使瓶内气体量_____,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③____作用下产生了这样的现象。
(3)选择实验室提供的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也可以制取氧气。有一种用品既能使我们定量地观察到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还能有助于控制反应速率,这种用品是_____,氧气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O2、H2、C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用字母A~F填空)装置;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时,加入的固体起_____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干燥H2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收集H2选用的装置是D或F,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