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D、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的曲线相交,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来分析
D、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了在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但溶解度的单位为克;故说法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C、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因为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g
100g+50g
×100%
=33.3%故说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说法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日常生活中的白糖、红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能转化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个葡萄糖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实验,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符号中,能表示该化学反应中所出现的最小粒子是(  )
A、Hg和O
B、O2
C、HgO
D、HgO和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工厂的工业废水溶液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每一步都恰好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用化学式回答:当废水溶液中仅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学习化学要善于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1)图甲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2)图乙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A、吸附B、电解C、过滤D、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为了解学校旁边河水的污染情况,他们用pH试纸粗略测定河水的酸碱性,测定的具体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36.4g
反应后34.8g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0.1g,下同).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几位同学根究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图一实验时可看到大量气泡,天平指针
 
(“偏左”“平衡”“偏右”)
(2)图二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有
 

①CO2不供给呼吸②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CO2密度大于空气④燃烧一般需要O2
(3)图三实验,从X处通入某气体,并在P处点燃,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则通入的气体是
 

a.CO2b.COc.H2d.O2
②小文提出在X处接一个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以此用实验证明通入气体本身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诚认为不用,最合理的解释是
 

a.CO2没有还原性,不会通CO2气体
b.点燃前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已证明
c.查阅资料知通入气体不能使澄清谁会水变浑浊
③实验结束后现将P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节约燃料,低碳环保
b.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与痛如其他反应发生爆炸
c.防止空气进入装置,氧化炽热的Cu
d.防止液体倒吸入反应装置,骤冷而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