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用化学式填空: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CO2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如图  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计算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如没有干燥装置,计算结果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猜想④:Na2SO4、H2SO4;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③(填序号).
【实验探究】
(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颜色不变,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④(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
(1)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防止污染水体(或防止腐蚀铁质下水道等).(答一点即可).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二)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
①“收集证据”
②“作出假设”
③“交流评价”
④“提出问题”
⑤“获得结论”等基本环节.
合理探究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①②③C.④②①⑤③D.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实验室中能用来鉴别硬水、软水的最佳方法的是(  )
A.煮沸、过滤B.静止、沉淀C.加肥皂水搅拌D.吸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仍为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铜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纯碱C.天然气、D.硝酸钾、E.纤维素、F.维生素、G.盐酸、H.硫酸这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C;
(2)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B;
(3)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D;
(4)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写出下列数字“2”的意义
(1)H2O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SO42-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3)2Cu2+2个铜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