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俗称、类别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 烧碱 碱 NaOH B. 水银 金属 Ag

C. 食盐 盐 NaNO2 D. 干冰 氧化物 H2O

A 【解析】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属于碱,化学式为NaOH,故A符合题意;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名,化学式为Hg,故B不合题意;C、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C不合题意;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为CO2,故D不合题意。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液的质量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

(4)若再加入少量KCl全部溶解后,则溶剂的质量________.

不变;增加;减少;不变 【解析】 (1)饱和溶液是指温度一定、溶剂一定的条件下,加入该种溶质不会再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变; (2)加入水后,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会增大; (3)当温度不变时,蒸发少量水.由于水的减少,溶质会有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 (4)再加入少量KCl全部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增大,但溶剂的质量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一吹即灭,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沉入水底,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大

C. 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 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D 【解析】A、蜡烛一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B、将蜡烛放入水中,应浮在水面上,因为蜡烛的密度比水小,错误;C、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与氧气隔绝,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D、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应等于蜡烛的质量加上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错误。故选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甘南州2017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共有__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46:113.3% 【解析】 (1)化学式中原子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各原子的原子个数,故原子总数为24; (2)碳、氢的质量比为(12×6):(1×12)=6:1; (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甘南州2017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部分变质,除去变质生成的Na2CO3可以选择适量的( )

A. Ca(OH)2溶液 B. 稀盐酸 C. CaCl2溶液 D. Ca(NO3)2溶液

A 【解析】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后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钙除去碳酸钠;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碳酸钠;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钠,因此不能用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D、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带入新的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甘南州2017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据右图,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负极连接的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B.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

C.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A正确;B、负极生成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B正确;C、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而非质量比,C错误;D、根据生成物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产物之一是次氯(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以上几种物质中代表次氯酸(HClO)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通入142g的A物质可以生成次氯酸(HClO)________g

(4)通过检验产物 C 来证明该反应已发生,方法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D Cl2+H2O═HCl+HClO 105 HCl+AgNO3═AgCl↓+HNO3 【解析】 (1). (HClO表示一个次氯酸的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与微粒D的信息相同, (2).由图可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3). 由方程式可知氯气与次氯酸的质量比为:71:52.5,故通入142g的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解析】 试题40 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4 m3的钢瓶中,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解析】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B.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正确;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