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面粉爆炸,面团发酵,木炭燃烧和白磷自然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
【答案】 都有新物质生成 都伴随能量变化 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Fe(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化学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及化学变化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解答;(2)①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②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3)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1) 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有:①都有新物质生成;②都伴随能量变化;(2)①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②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中“+1”表示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 一种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化学符号为Fe。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
制取气体 | 制取该气体的装置(填装置编号) |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填装置编号) |
O2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CO2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选用B装置制备气体,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 (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②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灯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4)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填序号)。
(5)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的使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生产汽车的材料、使用的能源等是人们关注并需解决的问题。
(1)制造汽车的材料以钢铁为主,钢是_______的合金;写出在高温下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铁的防腐是汽车制造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铁生锈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有些汽车新型排气系统中,使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钛合金材料。生产钛(Ti)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下:
回答以下问题:
①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写出镁与四氯化钛(TiCl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上述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家用汽车和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大约是后者的1/5左右。前者和后者在行驶时所排出的污染物的比率大致也是1/5左右。如果后者载运乘客量平均为50人,前者平均为2人,请对比它们在燃料利用和污染环境方面等因素,你的建议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加探究。
(1)如图在试管1、3、4中放入等质量白磷,试管2中放入红磷,试管1和3、4中加有与烧杯中的水等温的热水。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讨论认为通过比较试管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以着火点”;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为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验证燃烧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小组同学决定选择下列物品的两种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对比,你认为应该选择的两种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小煤块 ②水泥块 ③小木条 ④细铁丝
(4)破坏燃烧条件,燃烧就会停止。小组内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生活中下列灭火方法,与如图灭火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 D.柴油泄露着火用沙土掩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药片的主要补钙成分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
(2)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______。
(3)每片药片含钙__________mg,这里的“钙”指(填序号)__________。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E.化合物
(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需补充钙1000mg,其中40%从食物获取,则她每天还需要“钙尔奇”__________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2014年5月27日,中国中航工业航材院相关人士向《环球时报》透露,他们成功利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在全球率先研制出“烯合金”,宣布具有特殊性能的系列材料问世,这一成果,或许将对航空航天器带来革命性变革。
材料二: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在室温下可以单独稳定存在,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
(1)石墨烯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写出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总结处烯合金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密度较小 B.硬度比铝大 C.可溶于水 D.能导电
(3)将适量的烯合金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烯合金的表面可能会产生大量气泡,请写出这种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 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__g。
(3)此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6)反思:白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同学在学完“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后,自制了三个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并分别向其中添加了如下表所示的物质,做了三个对比实验。
首先取一个大烧杯,装满水,并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后,将其分成等体积的三份,再分别倒入三个净水器中,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添加物质及质量 | 实验现象 |
实验一 | 1 g活性炭 | 溶液的红色变浅 |
实验二 | 2 g活性炭 | 溶液的红色消失 |
实验三 | 2 g木炭 | 溶液的红色变浅 |
(1)通过对上表的比较,你发现的问题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