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从C、H、O、Ca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化学式:

①食品干燥剂中的白色固体是___________;②酒精灯中的燃料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④碳酸饮料中的酸

【答案】CaO C2H5OH H2O H2CO3

【解析】

试题分析:①食品干燥剂中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②酒精灯中的燃料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③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H2O;④碳酸饮料中的酸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实验前用10%的H2SO4溶液清洗铁钉至有气泡产生。用H2SO4溶液清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40 mL,导管截面积约为1 cm2,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8.2 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对其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pH不同;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

请你再提出一种假设,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进行实验】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取体积、浓度相同Na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cm)

0

1.3

8.2

8.2

8.2

8.2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3.0

3.0

5.1

5.3

15.6

17.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注意:如果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NaCl溶液的浓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现有H、O、Na、Mg、P五种元素,请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由所给元素组成的物质(写化学式):

①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② 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 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

② t3℃ 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_______

③ 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

④ 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2℃时,蒸发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

C. 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KNO3

D. t2℃时,将等质量的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KNO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G、H均为氧化物,A中元素质量比是4:1;B溶液呈蓝色;C和F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D俗名纯碱;E可用于金属除锈。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间相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A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肥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 ,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中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同时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种单质的是( )

A.H B.CO C.O2 D. 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3)乙醇的化学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