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和用途解答;
(2)装置内含有氧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氮的氧化物,装置C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D干燥氮气,防止对E装置反应的影响;C、D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3)根据装置E中氮气与镁反应生成二氮化三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利用装置内气体热胀冷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根据进行实验时先进行A处加热,为了排尽空气解答;
(6)根据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解答;
(7)根据氮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氨气,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设计证明有氮化镁生成;若Mg有剩余,将上述反应后的上清液去掉,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有Mg剩余解答;
(8)①根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充分反应,防倒吸解答;
②根据I装置增重3.4克为氨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
③根据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解答.
解答 解:(1)由图中仪器结构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水蒸气(干燥氮气);G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E装置;D干燥氮气,除去水蒸气,防止对E装置反应的影响;C、D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故C、D不能对调,
(3)装置E中氮气与镁反应生成二氮化三镁,反应方程式为: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4)利用装置内气体热胀冷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5)进行实验时先进行A加热,理由是排尽空气;
(6)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
(7)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
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反应的方程式:Mg+2HCl═MgCl2+H2↑
(8)①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充分反应,防倒吸;
②设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6H2O═3Mg(OH)2+2NH3↑
100 34
x 3.4g
$\frac{100}{34}=\frac{x}{3.4g}$ 解得:x=10g
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frac{10g}{16g}$×100%=62.5%;
③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
答案:(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吸收水蒸气(干燥氮气);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E装置; 否;
(3)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4)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G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冷却后G处长导管内产生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5)A; 排尽空气;
(6)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
(7)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为氨气;
②Mg+2HCl═MgCl2+H2↑;
(8)①充分反应,防倒吸;
②62.5%;
③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
点评 本题以氮化镁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的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基本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果 |
1、在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2、再加入适量稀盐酸; | 1、如溶液变红;2、无明显现象发生; | 猜想二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无明显现象 | 小伟的猜想不成立 |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小刚的猜想不成立 小钰的猜想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 B. | 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 ||
C. | 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 | D. | 图中d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