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向已经饱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C. 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別加入质量分数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已经饱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固体不会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別加入质量分数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开始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最终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而不是氢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故C错误;

D、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溶液的pH先变大,后不变,最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值又继续增大,故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提炼出用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把植物青蒿推到世界面前,请回答:

(1)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3)141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1/5。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过程)进行图4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Mg3N2)。

(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某同学利用铁生锈的原理,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当烧杯中不再有水进入集气瓶时,该同学停止实验。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所采集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50mL

180.0mL

129.5mL

①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发生反应。

②实验时该同学不是将铁粉堆在瓶底,而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再将滤纸条贴在集气瓶内壁,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④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该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Ⅳ.拓展应用

(5)取2.4g镁条在足量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为a g,则a的取值范围是3.3<a<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电解一定量的水

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该样品12g溶解在100g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下同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碳酸钾与碳酸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与探究)

内容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_____

生成物中有_____或有水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实验二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三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把三个实验所得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完全反应后。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无色清液a的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现象,请你判断清液a中中的溶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画出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_____

(2)氖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与它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一种阴离子的符号_____

(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子。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所示),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__________ (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的浓度__________

(5)(得出结论)经过以上实验可知,假设______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