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 纯碱 Na2CO3
B.氯化氢 盐酸 HCl
C.硫酸铜晶体 胆矾 CuSO45H2O
D.碳酸钙 生石灰 Ca(OH)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下图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B. 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 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D.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凡是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当溶液pH=7时,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_端(填“b”或“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下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第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第3步: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NO气体与活性炭中的C反应生成甲、乙两种气体,其中甲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质量 /g 反应时间/min | 活性炭 | NO | 甲 | 乙 |
0 | 28.72 | 5.00 | 0 | 0 |
4 | 28.00 | 1.40 | x | 2.6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生成甲、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
B.反应消耗的C与NO的质量之比为2:5
C. x的值为26.76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水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结构
从微观角度上看,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填“原子”、“ 分子”或“离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认识物质的用途
在偏远的山区,地下水是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人们常用_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使硬水软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环境、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______。
(2)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