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试管和导管中有空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是A和D(填序号).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也就是固液常温下的反应,选择发生装置;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
(3)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热氯酸钾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4)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氧气助燃性来验满;
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进行选择;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 解:(1)图中a是酒精灯,b是铁架台;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下的反应,所以可以用B作为发生装置;其中的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
(3)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热氯酸钾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4)E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所以可以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氧气;因为试管和导管中有空气,因此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否则氧气不纯;因为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所以验满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已满.故答案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5)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进行选择;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1):酒精灯、铁架台;
(2)B、催化;
(3)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试管和导管中有空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5)A,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取,以及气体的验满,要同学们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一个规律并排序.
规律排序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CO2、C2H4、C2H2、CH4
(2)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
元素NaMgSiP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
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1.101.020.994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2+4
-4
+5
-3
+7
-1
经分析得出: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3)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且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粒子属于等电子体的是AB(填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NO2和CO2    D.SO2和C1O2
(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由H、C、O、S等4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已知A~D均含一种相同元素,A、B、D均为氧化物,A是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且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B、D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在常温下均为液态,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大,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回答:
①A的化学式为CO;
②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根据下列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图示中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是B,属于阳离子的是F,属于金属元素的有CF,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D,E、F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不等于“2”的是(  )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B.1g氧化铁和1g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醋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有一种矿石称为“孔雀石”,它有孔雀羽毛般绿色斑纹,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由四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10个原子,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1)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分子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000吨含Fe2O3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符号: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名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置换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gX与bgY充分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则关于生成物Z的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等于(a+b)gB.可能小于(a+b)g
C.一定大于(a+b)gD.可能小于或等于(a+b)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